Phone: (05)532-0851 Email: hsing.fatang@msa.hinet.net

首頁 > > 佛書宗教 > 佛書宗教類 > 佛書宗教類

宗教與民俗醫療學報 第三期--佛教臨終關懷的社會功能性

 

關於本書

  「人生」可謂是人這一階段的生命;人因為有肉體存在,因此

必須過世間的生活,所以這一階段的生命也可稱之為「在世的存有」

,這是哲學角度的詮釋,相對地,人因為有精神活動、靈魂不朽,

因此這一世的生命亦云「超世的存有」,顯然這是宗教觀點的闡述

,遑不論人是否有宗教信仰,正視人生、面對死亡乃芸芸眾生共有

的課題;易言之,死亡是究竟平等的,如何了生脫死,是「終極關

懷」的課題,成了一個人存在至高無上的關切。

 

摘要

  生命是一種「狀態」,它象徵著一般「生生不息」的力量;生

命意義是內省而且是自發性的,因此它能無所不包、無所不感通,

有如大地之母,生命可以藉由生命中三個層面的深度--身、心、

靈,與六個層面的廣度--信仰、認知、規範、表現、社會、自然

,以及兩個階段--「身情意」與「思考」來加以探討,同時給予

教育,以利開發生命潛能,塑造平衡發展的人生,進而體悟生命的

真諦。

 

  再者,宗教社會學家涂爾幹主張宗教是一種社會的神化,足見

宗教信仰不可能超越自然或社會而存在,本文希望由生命廣度六大

層面中的「信仰」與「社會」的關係,探討宗教信仰與社會互動之

間的相互依存性,以及宗教信仰所賦予社會整體醫療的功能意義。

 

                  陳怡魁 策劃

 

目錄

佛教臨終關懷的社會功能性

一般論文

《善生經》的生命修持觀

密丹合修:論佛密五身、五輪觀與丹道五行、三丹之會通

靈療的社會意義及其後設轉向

古坑嘉興宮誦經團「謝平安」之民俗醫療觀

「過火」儀式危險的認識可能與保險理賠責任的釐定

身體功能的想像與症狀行為的認知

類比思維的文化心理學意義

生命學概論課程教學簡綱之芻論